人物写真

爱心在护理中奉献,青春在儿科里闪光

【 字体:
2016-07-05 15:19:05  阅读次数:2342 次

    ——记盟员营口市中心医院儿科护士长董丽先进事迹
      董丽,主管护师,200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3次被民盟营口市委评为“市优秀盟员”,2015年被授予营口市“十佳护士”荣誉称号,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0年被分配到营口市中心医院,现任儿科病房护士长。她在儿科护理岗位上默默工作15年,从穿上护士服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的全部爱心倾注到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怀着对“白衣天使”的崇敬和对护理事业的挚爱,扎根临床,勤奋工作,她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爱心奉献给病房里的“孩子们”。

一、“一针见血”,把患儿当成亲人
      她总说:“我是一位母亲,我要把病房的患儿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母亲的情怀细心呵护患儿的健康,精心做好护理工作,让患儿少一些痛苦,让家长少一份担忧。”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儿科病房提起护士长董丽,患儿家长们夸她穿刺技术高,态度好,有求必应;儿科小患者们说她扎针不疼,总是面带笑容,就像自己的妈妈;同事们说她精明强干,平易近人。每当得到这样的评价和夸奖,她总谦虚地说:“这是我的工作,我就应该做好!”。她为患儿倾注的热情,付出的心血,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谁也记不清她到底帮助了多少病人,可是,大家都能感觉到她对患儿那颗赤诚的心。在她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新一代“南丁格尔”的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儿科病房,护士每天要面对的是一群尚不懂事的患儿和比住院患儿还要多的家长们。这些宝宝们平时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摸不得、碰不得,更哭不得,有时还没等护士扎针,家长先哭起来。想要做好儿科护士首先要技术过硬,反应敏捷。为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水平,刚上班时,董丽经常偷偷地练习静脉穿刺技术,默默观察老护士的穿刺方法,研究每个患儿血管的特点,反复琢磨穿刺技巧,提高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她认为只有“一针见血”才能不给患儿再增加痛苦,不让或少让患儿和家长流下眼泪,也让治疗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别人看见小孩子的时候,都会看他(她)的容貌、举止,而在董丽眼里的孩子首先看他(她)血管怎么样,她常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摸摸朋友或同学孩子的血管,这被她老公称为“职业病”。凭着这份执着和努力,“董一针”的称号很快就在儿科病房传开了,很多患儿家长都愿意让她输液。不管多忙,她都有求必应,面带笑容满足患者。

      去年8月,一名突发抽搐的患儿被家长急忙抱到儿科病房,因为出门时忘记带钱,没及时办理住院手续,医生没有办法在电脑上下达医嘱。董丽知道后,偷偷塞给患儿父亲500元钱,告诉他“先去交押金吧,治病要紧。”,这位满头大汗的七尺男儿接过钱后,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急忙去交押金。董丽则与其他医务人员展开了紧张而忙碌的抢救工作,为患儿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用药……经过医护人员的紧张抢救,这名患儿抽搐缓解,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事后患儿家长包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给护士长董丽,感谢她对自己孩子的救命之恩,如果不收,就要跪在地上。为了稳定家长的情绪,董丽无奈只能暂时收下。就在这名患儿家长办理出院结帐手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住院押金里多了500元钱,才恍然大悟,感动的流下了热泪,将一面写有“天使爱心,仁心仁术----致护士长董丽”的锦旗送到儿科护士办公室。直到这个时候,科里的同事们才知道是护士长当时给这名患者垫付的住院押金。有同事调侃她是“傻子”,“你又不认识他,万一不还你呢!”董丽没有回答,只是微微摇头笑笑。相信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件,她还是会选择做“傻子”。

二、奉献进取,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累并快乐着”
      参加工作十几年,董丽从来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自从当上护士长后,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院查看科室情况,做到住院人数、床位、重患心中有数,而且放弃了每年的带薪休假,选择在医院默默奉献。体重只有八十几斤的纤弱身躯饱含着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怎样的一腔热忱?她的肩上和心头又是有着怎样的责任和担当?

      怀孕那年,她孕吐地厉害,但她克服困难,和普通护士一样参与值班、抢救和其他护理工作,护士长看在眼里,让她上白班,被董丽拒绝了:“别人能做的工作我也一样能做。”一天夜班,只有她一名护士值班,科里共收治新入患者十名,其中有位体重十一斤的巨大儿,入院时面色发绀,周身青紫,心率减慢,呼吸困难。董丽立即遵医嘱给他吸痰、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夜晚光线不好,加之这个新生儿肥胖又处于乏氧状态,穿刺十分困难,当时情况紧急,没有时间找二线,董丽就托着六个半月的身孕,反复找血管,一针穿刺失败后,急得董丽一头汗,她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心想:这个孩子一定要穿刺成功,我一定要把他救活!第二针终于回血了!立即遵医嘱用药,抢救治疗工作继续进行。这个新生儿刚刚稳定,就当她想坐下来休息一会,病房又收治一名腹泻病的患儿,她又开始了新的接诊工作……就这样,一直到怀孕29周,董丽才开始不倒夜班,而且在她进行剖腹产手术的前一天,她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家人不理解,也常有报怨,董丽都耐心和他们解释“因为我是一名护士,这是我的工作。我会保护我的孩子,我也有义务保护病房里的孩子们!”
作为营口地区唯一的一家三甲级医院,儿科的护理工作辛苦、紧张、忙碌。仅有52张床位的儿科病房,最多时收治了住院患儿120人,走廊里可利用的空间都加满了床。护士每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护士长董丽带领全科护理人员克服床位紧、患者多、人员少、压力大的困难,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努力完成每天繁忙的工作,为住院患儿解除病痛,为更多的家长解除烦恼。正是她“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理念,得到了广大患儿家长的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她常常和护士姐妹们说:既然我们选择了护理专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和奉献。

      有一年的护士节前夕,她的事迹被做成短片,在营口电视台《滨城报道》里播出。短片中,董丽的一段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为每一位小患儿都一针见血减少疼痛,希望他们在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下早日康复,在出院时可以看到他们可爱的笑脸,是我们心中最欣慰的事情。”这也许就是对“累并快乐着”最好的诠释吧。

三、舍小家顾大家,在工作中实践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在医院,董丽的身份是护士长,可是在家里,董丽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的父亲患脑出血十余年,瘫痪在床,丧失语言能力。她又是家里的大女儿,经常忙碌了一天后还要带着疲惫侍候父亲,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
2009年冬季的一个上午,董丽作为责护正在护理一位患白血病晚期的患儿。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小丽,赶快回来,你爸要不行了!”妈妈的话像是晴天霹雳,字字刺痛着董丽的心,但看着眼前最信任、最依赖自己的患儿和处置了一半的工作,她含着眼泪带着无比沉重的心情继续给患儿处置。等忙完手里的工作,飞奔到家后,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失声大喊:“爸,我回来了!”没有人回应,只看见她的妈妈一边擦拭着爸爸双手,一边抽泣着。爸爸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没能等到女儿的归来,看女儿最后一眼。他再也看不到女儿穿白大衣的样子,再也不能自豪地跟别人说:“我的大女儿是一名护士。”父亲经常教育她做人一定要正直、善良,要做一位好人。董丽始终将父亲的教诲牢记于心,在护理工作中默默实践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奉献出一位民盟盟员的青春和热血!

      她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对自己孩子的关爱,孩子小的时候她因为工作忙,每天不能及时回家喂奶,没到一岁,就给孩子断了母乳;孩子大一些,上学了,经常问她:“妈妈,同学都有妈妈接放学,你怎么总也不接我?”每到这时,她都耐心给孩子讲,“病房里很多小朋友更需要妈妈。”一句“需要”,她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病房的孩子们,奉献给了她的护理事业。

      “让患者满意,使患者健康”是董丽在工作岗位上执着的追求,她用仁慈而善良的心灵去呵护每一位患儿,用微笑的力量去关怀患儿,感化家属。

四、积极参与民盟活动,履行盟员责任和义务
      自入盟以来,董丽积极参加盟市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努力为盟组织做贡献。她多次在民盟市委和市委统战部等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参与组织、策划工作,并担任主持人,董丽良好的形象和具有一定专业功底的主持风格,受到领导和各届人士的好评,也为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方面,董丽善于学习和把握机遇,选择角度建言献策。由于是土生土长的营口人,对家乡面貌的改善十分关心。在营口老街的改造工作中,她利用业务时间,加入到民盟市委组织的参政调研活动中,积极查找历史文献,收集整理征集到的老物件,编辑撰写文化宣传稿件等,参与提出参政议政建议,为民盟市委为营口老街的改造献计献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本职工作中,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多次向院领导班子提出改进护理工作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领导的采纳,为加强医院护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盟员,履行盟员职责,积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为民盟组织的发展壮大做贡献,是董丽执着的信念;做为一名护士长,“让患者满意,使患者健康”是董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的追求。董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她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热情服务,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她多次被盟市委评为“优秀盟员”,她带领的儿科病房被评为市“青年文明号”、“辽宁省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但是面对荣誉,她却是如此地淡然,仍然坚守在护理第一线,继续演绎着新时期“南丁格尔”的故事。


 

                                  作者:董丽 
                                  作者单位:营口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