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写真

传统艺术中走来的智慧与情怀——记盟员民间面塑艺术家陈群

【 字体:
2014-09-09 09:42:48  阅读次数:2572 次
    陈群,本名陈群厚,男,满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0年生于瓦房店市。2007年被授予“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称号,2008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营口市辽南陈氏民间面塑馆馆长、营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营口市政协委员。陈群是我市艺术基层委员会群文支部的一位盟员,也许许多人还不熟悉他本人,但是提起他的陈氏面塑却是我们营口地区乃至辽宁省的传统民间艺术瑰宝,曾在2008北京奥运会、残运会上、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向中外友人讲述了“中国故事”,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丰富、精湛与生动。
在营口的辽河老街上,我有机会参观了辽南陈氏民间面塑馆,亲眼看到了陈群创作的一组组作品,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我想访问一下创作了这些作品的人的愿望。          
    初见陈群老师,他正带着眼镜专注地在雕塑一件半成品,我说明了来意,他脸上露出和蔼热情的笑容,招呼我进来慢慢看、慢慢聊。陈群是陈氏面塑的第五代传人,其创作的面塑代表作有《梁祝》、《和合二仙》、《招财进宝》、《梁山一百单八将》、《红楼梦》、《五子登科》、《百财》(白菜)等。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有的让人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一个个或浪漫、或侠义的传统故事中,有的让人仿佛身处在旧朝喜庆节日的氛围里,我不禁无尽地联想感受起来,几千年的风物人情似乎都在其中了——欣赏这样的面塑是一次丰满的文化穿越;细细观摩这些色彩缤纷、精致灵动的作品,我觉得它既有米面本来的天然质朴,又有陶瓷那种煅烧出的光洁细腻,既融汇雕刻艺术的神韵,又汲取了油画色彩的质感——欣赏这样的面塑是一次艺术的震撼!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轻柔洁白的面粉转化成坚如骨、润如玉、不变质、不变形、不褪色的面塑作品,这里面究竟凝聚了多少智慧与热爱在里面啊!我对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深深敬意油然而起。


  
            陈群老师的作品《九龙报春》 
  
    带着许多的好奇与跃跃欲试的心情,我与陈群老师交谈起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无论从任何角度,我都真的应该称陈群为老师!因为师者首先在专业上他是领先者,更重要的师者的道德理想是高于普通人的,与陈群老师的接触中让我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陈老师不善言谈,交谈中说的都是一些最为质朴的语言,他说他喜欢安静的环境,那样可以潜心揣摩他的构思和创作;但是陈老师为人是很热情的,他认真地向我介绍了面塑的有关知识:从面塑的起源背景到面塑的材料构成再到工艺制作、技巧。甚至在他的指导下,我也做成了一个简单的面塑。这种心情是特别喜悦的。
    陈老师的面塑技艺巧夺天工,源于祖传和他的聪明才智及刻苦努力。陈氏祖上为山东菏泽面塑世家,清朝道咸年间先祖陈介修携家人来到辽南盖州,以木工和面艺为生计,人送雅号“陈面人”。 受家风熏染,陈群自幼喜好面塑,跟随祖父陈德宽学艺,12岁时即能独立捏塑单体面人、小动物和一些简单祭祀品,稍长从师学习美术。20多岁,入营口工艺美术厂工作,在这里他努力学习工艺美术理论和技艺,也受到了许多启发与领悟。上个世纪80年代,工厂解体,陈老师下岗,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提高面塑技艺他到处访贤求能、切磋技艺,终于1989年,在营口文联他举办了人生第一次面塑艺术展;1994年陈老师在望儿山母亲节举办展览并现场献艺,以后多次在大型庙会上展出献艺;2000年创作面塑作坊和展销点,同年被有关部门评为高级工艺师。 

                    陈群面塑代表作《红楼梦》 
    陈群老师从事面塑创作将近五十年,在学习继承陈氏面塑传统工艺捏塑单体人物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和发展,吸收国画、油画、雕塑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又创作了许多民族的、传统的组合作品,其作品以形态多样、形象生动、光润、不变形、长久保存不变质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好评。2007年,营口陈氏面塑工艺被省政府批准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批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8月8日,营口陈氏面塑被选为中华民族优秀代表项目正式入选北京奥运会,参与奥运会“讲述中国故事”。近年来,陈老师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传承与奉献事迹曾多次被《营口日报》、《辽宁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边防警察报》和营口电视台、辽宁卫视以及人民网、法制网等各种媒体连续报道,尽管每一次报道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可是报道中照片上的陈老师却永远是那个质朴、宽厚、执着的长者,他总是和他的面塑在一起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这些年,陈群老师在省内外已经参加或举办了多场的面塑作品展览和现场技艺展示活动,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经济收益,但是陈老师一直热衷着这种活动,我问他为什么,此时他的神情很郑重,他说自己手工做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并不如机器生产来得精细、美观,但在他的心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不能就这样失传了。尽管现在许多人对面塑的态度并不乐观,认为面塑工艺的市场前景几乎渺茫,传统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绝境,但是直到现在,陈老师依旧相信只要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民间艺人的技艺推广,面塑工艺还是会有重新走向辉煌的一天。正是心里的这份信念在一直激发着陈群老师,他平日里除了在工作室潜心创作作品外,还担任了营口实验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营口边防检查站军队两用人才培养兼职辅导员和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委员会顾问和客座教授等社会兼职,陈老师经常到这些单位去讲解、演示面塑技艺,他说他特别希望能够遇到真心热爱面塑艺术的人,他一定会将自己的全部技艺传授给他;提起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的面塑展示,我分明感到了陈老师的欣慰与喜悦,他对我说:“面塑艺术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不仅要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面塑精品,还要将这门传统民间艺术好好地传承下去,传遍全国,走向世界。”目前陈群老师唯一的女儿陈俊兵已成为陈氏面塑的第六代传人,陈群老师说让面塑艺术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


    展馆的一角,我看到了一个玻璃展柜里面满满的荣誉证书:这里面有陈老师被授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营口陈氏面塑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证书,有陈氏面塑被辽宁省政府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证书,有参加省、国家工艺美术博览会的获奖证书,有被聘为各种社会兼职的聘书,也有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授予的“扶残助残爱心使者”荣誉证书,还有参加各级文化交流活动的证明证书……其中有一份证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又倍感温暖:这是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授予陈群老师的捐赠证书,当时捐赠的展品是《盛世中华》面塑,证书上醒目的一句话令人温馨感动——“世博会博物馆因您的奉献而精彩”!面对如此多的荣誉,陈群老师依然是平和的,我理解这些厚厚的荣誉证书对他而言不是褒奖和赞誉,更重的分量是肯定与支持! 
    说起这座面塑馆的建立,陈老师说特别感谢政府对他的支持,他一定不负各界对他的鼓励,会全力传承并弘扬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来回报社会。到目前为止,陈群老师的辽南陈氏民间面塑馆已分别被市文广局、市文明办、市边防检查站、团市委、市史志办等单位分别授予“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营口市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边防警官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营口市青年传统文化技能培训基地”称号。作为首个被命名的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陈氏面塑馆为各界民众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平台,激发了人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陈群老师是我们民盟的一员,他在用他的行动践行着我们民主党派的一份责任。
    与陈老师的交谈已接近尾声,至此我心中无数次涌出一个词,我想用这个词来概述评价陈群老师再恰当不过了——“德艺双馨”:“德”为“艺”先,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德是艺术的根基与土壤。陈群用他精湛的作品感染着我们,更用他炽热的情怀启示着我们……